央视网报 收藏
希望的田野丨吉林集安:430亩“水没地”变身短平快增收田
来源 : 央视网 2025-07-03 19:30 内容简介
希望的田野丨吉林集安:430亩“水没地”变身短平快增收田
简介
来源:央视网 更新时间:2025年07月03日 19:30
  • 视频简介
    如今,一场与汛期赛跑的“土地突围战”正在结出硕果。
精彩视频 更多 >
相关推荐 更多 >
主要内容

央视网消息 连日来,在吉林省集安市凉水朝鲜族乡的鸭绿江畔,430亩土豆花次第绽放,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图景。很难想象,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,曾是村民口中年年被汛期江水淹没的“水没地”。如今,一场与汛期赛跑的“土地突围战”正在结出硕果。

这片430亩的土地,曾经是让村民们头疼的低洼荒地。每年汛期,江水上涨,这里就会被淹没,无法稳定耕种。为此,当地村“两委”根据多年的水文记录,算准了“时间账”——在4月初抢播早熟土豆品种,赶在7月中旬汛期来临前完成抢收。75到80天的生长周期,完美避开了洪水威胁。

为了让“水没地”变成“聚宝盆”,村里统一规划产业,改良土壤,并引入高产土豆品种。同时,推行“村集体+农户”的合作模式,鼓励农户以土地、劳动力入股,收获后按比例分红。在采收、“打花”等农忙时节,农户还能通过务工增加收入。

在种植过程中,“打花”这一传统农艺发挥了大作用。农技人员介绍,土豆开花会消耗大量养分,如果不及时处理,块茎就难以长大。通过人工打花,能让养分集中供给土豆生长,每亩产量可提高20%-30%。

“以目前的长势来看,我们每亩地年产的土豆大概在4000多斤。根据目前的市场价格测算,我们430亩土地年形成效益大概在60万至65万元之间。”集安市凉水朝鲜族乡凉水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师伟说。(总台记者 张旭成 卢正桥 王吉晨 通化市融媒体中心)

编辑:王帅 责任编辑:张晓琳
相关推荐 关闭

正在加载...

精彩视频 关闭

正在加载...